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塘溪河畔

 
 
 

日志

 
 

走进那所清雅的宅院  

2008-10-03 11:09:23|  分类: 履痕处处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这是一所不算很大的宅院,狭窄的小巷,朴素的门庭,斑驳的砖墙,苍老中显示着一份亲切。

这是凤凰南中营街一座古屋,砖木结构,典型的南方四合院,三间正屋,左右四间厢房,正屋中央,有一尊汉白玉雕像,像的上方有一幅慈和的老人头像的速写,像的两旁是署名张充和手书的条幅,字迹洒脱秀气。

公元二千零八年八月三日,我带着一颗恭恭敬敬的心走进了这座清雅的宅院。那天,天正飘着小雨。这座老宅的大门也正敞开着。随着雨丝飘来的数不清的步履,匆匆的进进出出。

其实宅子不大,也并不十分古老,百来年的历史吧,没有堂皇富丽,没有高墙深院,淹没在南中营街一律的青黑瓦檐,素灰墙壁里,跟其他老房子其实并没有什么不一样,平凡得不能再平凡。

很多人慕名而来,其实他们只知道这里是一个景点,却并不知晓,从这里走出去的一个人是怎样的改写了中国的文化版图;他们庭前宅里探头四顾,步履匆匆,又怎能窥见这里曾经飘过怎样的风风雨雨!

100多年前的19021228日,一个普通的生命在这里诞生了。这个刚出生的小生命取了个名字叫沈岳焕,别字崇文。这个叫崇文的孩子,生在这里,也在这里度过他的童年。

1917716日,这个不满15岁的矮小的孩子穿着身又长又大的军服,在家人汪汪泪眼的注视下,第一次离开了这座宅院,跟着湘西靖国军出去闯荡江湖;19208月他脱下了那身风尘滚滚的军服,回到这老屋里;到这年年底,他终于又一次离开了老屋,沿着沱江辰水漂到更远的地方去寻求他的理想。之后他改了个名字,叫沈从文,当时没有人能知道,这改变了的名字会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历史。19211月这老屋也被他母亲卖掉了。也没有谁能知道,这换了主人的老屋,等待它的命运将会是什么。

没有资料显示,我们不知道从1920年代到1980年代,这六十年里,这老屋换了多少个主人,换了主人后的老屋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我们却知道这老屋原来的主人,在远离了故乡后的风风雨雨的六十年里,他魂牵梦绕的还是这生他养他的故地,他笔下描绘的最美丽的画卷还是这如诗如画的边城。这六十年,或凄苦,或寂寞,或困惑,是故地使他的诗篇像牧歌一般的生动秀美起来。

对故地的怀恋,他不是李煜那样的“故国不堪回首”,他是天天在回首,而且有几次是“回身”了。

据记载,19341月,195612月,19825月,沈从文三次回到故里,每次回到家乡,沈从文都是异常欣喜,每次都有丰硕的收获。第一次写了《湘行散记》,第二次写了《新湘行记》,都是如花的诗篇。

在这老宅的正屋左边一间厢房里,陈列了一张书桌,据说是沈从文读书写字的地方。不知道在这几次回乡之行,他是否回到过这里,在这书桌上书写过那些锦绣。现在,这张桌子已毫无光泽,一副据说是沈从文用过的笔砚静静的放在桌子上,被一个玻璃罩罩封着。

我们知道沈从文1956年那次回到故乡,不久之后他那支生花的笔也封了起来,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他被人为的淡忘了。

我们猜想,像水一般清纯的他必然是无法放下他那幽雅而高贵的身段而去作那虚伪的周旋的,那时候他会想过逃避么?他想过回到这生他养他山清水秀的故地做个隐士么?他曾说过:

“我需要清静,到一个绝对孤独环境里去消化生命中具体与抽象。最好去处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大石头上坐坐,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石头旁长了株大树,枝干苍青,叶已脱尽。我需要这种地方,一个月或一天。我必须同外物完全隔绝,方能同自己重新接近。”(《烛虚》)

对于一个想逃避世俗浮名的人来说,这有庙宇,庙前有小河,河旁有石头,石边长了大树的家乡是一个极好的归宿。但他不是隐者,这里也不是他落泊时隐居山林的地方,这里只是他寄寓理想的秀美之地。在那个时代,也许有人会感觉抑郁不得志,但他似乎没有。他失意但不落泊,他把那写字的笔放下了,却又拿起了另外一支画笔,书画着另外一种美丽。

 

对故土的美的眷恋使他永远保持着孩子一样的纯真。第三次回凤凰时,他住在表侄黄永玉的家里,黄永玉记载了一个细节:

一天下午,城里十几位熟人带着锣鼓上院子来唱“高腔”和“傩堂”。

头一句记得是“李三娘”,唢呐一响,从文表叔交着腿,双手置膝的静穆起来。

“……不信……芳……春……厌、老、人……”

听到这里,他和另外几位朋友都哭了。眼睛里流满泪水,又滴在手背上。他仍然一动不动。

没有资料显示他几次回乡是否回到老屋去看过,有着浓重恋乡情结的沈从文肯定是无法忘怀他这诞生之地。在人生快到尽头的时候,故乡的每一根手指都触动着他内心深处那根惦念的弦,他的泪是跟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和在一起流的。所以他到过不到过都不要紧了。

我们可以设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老宅的大门应该是闭上的,正像南中营街其他老屋一样,偶尔会有一线目光从稍稍打开的门缝里透出,看着外面来来往往的陌生的脚步。里面的人也许根本无法知道外面世界的变化。到了二十一世纪即将过去的时候,它的大门终于缓缓的打开了。这座老屋也从一座普普通通的老宅变成了“故居”。在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之后,沈从文这个名字彻底改变了这所老宅的价值。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所老房子,也见证了近百年的岁月流逝和历史沧桑。

这是一个高贵的名字。有了他,是中国文学史的幸运,淡忘了他,是中国文学史的遗憾。

正屋左边一个厢房里,陈列着沈从文所著的书籍。我站在书橱的前面,翻看着那些宝贵的文字,这些有点忧伤有点孤独的文字,那是个远离尘世的、无比洁净的世界。一时间我感到肃然。

我走出老宅的正殿,站在天井,仰头望望天空,天正飘着小雨,从门外面吹来的微风清凉而湿润,突然间有一种空明清澈的感觉,耳边仿佛听到先生那的低沉的呼唤,它穿越了历史的时空,直达心底:“希望到这个地面上,还有一群精悍结实的青年,来驾驭钢铁征服自然”,“使多数人活得稍象活人一点,”“……刻绘出全国人民由于一种新的觉悟,……促进现实一种更新时代的牧歌。‘这是可能的吗?’‘不,这是必然的!’”

[原创]走进那所清雅的宅院 - 塘溪河 - 塘溪河畔 
[原创]走进那所清雅的宅院 - 塘溪河 - 塘溪河畔

 

 

 

2008-10-3

  评论这张
 
阅读(1205)| 评论(38)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